新区概况

南京江北新区,2015年6月27日由国务院批复设立,是全国第13个、江苏省首个国家级新区。根据国务院批复,新区战略定位是“三区一平台”,即逐步建设成为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新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长江以北,包括浦口区、六合区和栖霞区八卦洲街道,总人口约250万,规划面积788平方公里;其中,直管区管辖7个街道,共386平方公里。

江苏省委省政府、南京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南京江北新区发展。2016年1月,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加快南京江北新区建设若干意见。2017年8月,省政府正式批复《南京江北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8年12月,南京2035城市总体规划提出要建设“一主一新”两个主城,即江南主城和江北新主城。2019年8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设立,南京片区面积39.55平方公里,全部位于江北新区范围内。根据批复方案,南京片区将着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示范区、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2020年12月,省政府出台支持南京江北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就推动新区加大创新创业力度,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出台了系列支持政策。五年来,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实现翻番,综合实力不断攀升。2020年,新区全域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总量占全市比重1/5以上。其中,直管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03.98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领跑全省全市。

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南京江北新区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为根本指示,牢牢锁定“三区一平台”战略定位,积极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双区联动”优势,深入落实《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加快打造以创新为内核的“两城一中心”现代地标产业体系,坚决扛起“创新名城建设领头羊、美丽古都新主城、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三大使命,加快把南京江北新区打造成为南京建设国家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有力支撑、美丽江苏建设的示范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点和东部沿海地区率先转型发展的新增长极。

区位交通

江北新区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点,同时面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是长三角辐射中西部地区的综合门户、华东面向内陆腹地的战略支点、南京都市圈核心地区向西北方向辐射的桥头堡,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新区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综合运输方式齐全,路网骨架逐步拉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逐步完善,过江通道逐步建成,内部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提升,为新区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保障。

  • 公路路网方面已初步形成“一环七射”的高速公路网布局。“一环”为绕越高速;“七射”为宁通高速、宁盐高速、宁连高速、宁滁高速、宁洛高速、宁合高速、宁和高速。

  • 地铁:已建成通车:3号线、10号线、S8宁天线和S3宁和线;建设中:S8宁天线南延;规划中:(近期线)地铁4号线二期、11号线一期、S4宁滁线南京段、市域轨道18号线、3号线西延、4号线三期、13号线;(远期线)10号线三期、15号线、17号线。

  • 过江通道:建成和在建过江通道共14条,规划至2035年形成22处、共计24条过江通道(其中2处为公铁复合通道,均记为2条)。长江五桥和浦仪公路夹江大桥将年内同步建成通车,届时与南京二桥、绕城公路、江北大道一起形成南京绕城快速“一环”。

  • 铁路:将通过“一环六线”的客运铁路网络,实现对南通-上海、淮安-连云港、滁州-蚌埠,合肥、杭州、黄山、安庆等7个方向的辐射,其中“一环”由大胜关铁路桥、上元门通道及江南、江北客运铁路围合而成,“六线”分别为京沪高速铁路、北沿江高铁、宁淮城际铁路、宁合城际铁路、宁蚌城际铁路和沪汉蓉客专。

    即将建设的南京北站是与南京站、南京南站并列的三大铁路枢纽站之一,建成后将大大提升新区枢纽门户地位。

  • 港口:依托西坝、七坝港区,结合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大力发展集装箱、钢铁件杂、滚装运输等综合型运输,构建国际性、多功能、综合型现代物流枢纽港。

  • 发展基础

    南京江北新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长江以北,包括南京市浦口区、六合区和栖霞区八卦洲街道,覆盖南京高新区、南京海峡两岸科工园等园区和南京港西坝、七坝2个港区,规划面积788平方公里。

    区位条件优越。南京江北新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字形交汇处,东承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域,西联皖江城市带、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黄金水道和京沪铁路大动脉在此交汇,连南接北、通江达海,是长三角辐射带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的重要节点。

    创新资源集聚。依托南京丰富的科教资源,南京江北新区现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12所,并组建了南京市江北高校联盟,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和工程技术中心50多个,集聚国内外知名的高科技企业及研发机构数百家。

    产业基础雄厚。南京江北新区拥有国家级、省级园区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产业快速增长,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近三年产值年均增幅达到20%以上;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近三年产值年均增幅达到20%以上;化工、钢铁等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基础设施较完善。集水路、铁路、公路、管道等于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功能比较完善,随着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的开通,江海转运枢纽作用日益凸显。多条桥梁、轨道、隧道连接长江南北,快速路网与周边区域互联互通。重大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对新区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承载能力较强。新区拥有94公里长江岸线、16公里滨江风光带和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湖泊湿地资源丰富。人均可利用水资源超过800立方米,国家级、省级园区面积达140平方公里,具有较强的产业、人口承载能力。

    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建设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核心竞争力。构建“一圈、三楔、多斑块”网络状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严格治理各类污染,率先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生活方式,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

    创新引领

    大力推进省、市创新资源向江北集聚,加快建设创客集聚区,不断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不断推动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全面创新,大力促进科技与产业、金融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基地。

    产城融合。深入学习深圳特区、浦东新区、雄安新区的有益经验和成功实践,增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充分发挥南京高新区、南京化工园、南京海峡两岸科工园等产业载体的优势,统筹城市空间和产业发展,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优质公共设施,以产兴城、以城聚产,创建城市管理新样板,增强辐射带动效应,积极促进跨江发展,推进区域协同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开放合作

    加强与上海浦东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上海自贸区等联动发展,积极促进扬子江城市群、宁镇扬一体化以及长江经济带城市间的区域协同,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从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出发,落实惠民和便民措施,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切实解决社会各界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战略定位

    自主创新先导区。充分发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领带动作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强化科技与经济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与其利益收入对接,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充分释放各类创新资源的潜力与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提高创新型新区建设水平,着力打造宁镇扬乃至全省创新的策源地和引领区。

    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新区落户并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保持历史耐心,尊重城市建设规律,合理把握开发节奏,完善提升“新城-新市镇-新社区”新型城镇体系,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水准进行城市设计,打造标杆工程,建设绿色、智慧、人文、宜居新区。

    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以新产业、新业态为导向,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为引领,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稳步推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完善产业链条和协作配套体系,建设长三角地区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聚区。

    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发挥区位优势,加强港口联动,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打造江海联动、铁水联运、对接国内外的综合性开放平台,促进长三角城市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等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协同合作。

    发展目标

    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形态。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幅明显高于南京市水平,创新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3.3%。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使新区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产业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20%左右,现代产业科技创新框架体系基本形成。重大基础设施框架基本完成,区域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努力把江北新区建成南京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在全省跨江发展、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到2025年,绿色发展战略取得重要进展,产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南京江北新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稳定增长,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于南京市平均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提高城市功能品质。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再提高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达到30%以上,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枢纽功能得到优化、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区域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初步建成长江经济带上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新区。